细节——充电接口在右后轮上方,车长12.05米,比中山的k9长出半米,前挡风玻璃上方的电子路牌比西安本地公交多了英文标注。
\n
“阿黄哥快看!”空指着调度亭旁的展板,上面贴着游5路的运营日志:2015年开通时用的是柴油车,2019年全部换为纯电动,2023年更新为宇通e12,电池续航从200公里提升到350公里。穿藏青色制服的调度员笑着递来宣传册:“你们是外地来的公交迷吧?这台车的电机功率160kw,爬坡时特别稳,临潼那段塬上公路全靠它。”
\n
首班车6点30分准时发车。阿黄带队刷手表上车,“嘀”的轻响在车厢里连成串。他选了后排靠窗的位置,把相机架在窗沿,镜头对准即将掠过的城墙。芙宁娜抱着票箱坐在前排(她特意从中山带了空票箱当道具),用mixflip2录下电子报站:“欢迎乘坐游5路,本车开往兵马俑博物馆,下一站华清池,票价3元。”
\n
宇通e12驶离市区时,晨光刚好漫过护城河的水面。阿黄忽然按下快门——车窗外,明代的城墙垛口与现代的路灯杆在同一帧画面里重叠,绿色的车身像条翡翠色的分割线,把历史与现实裁成两半。“西安的公交站都带顶棚,”王萱举着长焦镜头,“你看那斗拱造型,跟钟楼的飞檐一模一样。”
\n
神里绫华指着路边的公交停车场:“那里停着好几辆复古铛铛车!”银红色的车身配着黄铜扶手,车头上的“铛铛”铃铛在风中轻晃。阿黄调大相机焦距,拍到车身上的线路牌:“仿古专线大雁塔—书院门”,车侧的铭牌显示是2024年新投入的比亚迪c6改装车。
\n
7点15分,车辆抵达华清池站。阿黄让大家先下车游览,自己留在车上补拍内饰:座椅是仿麂皮材质,比宇通h18的硬座软和;扶手杆上缠着防滑胶带,印着“唐华清宫”的烫金纹样;驾驶座旁的水杯架里,司机师傅的搪瓷杯上印着“西安公交”的老logo。
\n
“师傅,这台车充电要多久?”阿黄递过一瓶矿泉水。司机擦着方向盘笑:“快充40分钟满电,够跑两个来回。以前开柴油车时,跑一趟华清池要烧12升油,现在电费才8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