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器就响起:“下一站,烟洲牌坊。”
\n
芙宁娜适时补充:“这是老播音员录制的版本,特意保留了‘隆都’‘岐江’这些本土地名的发音,很多老街坊说听着亲切。”她给每位乘客发了张线路明信片,背面印着“烟洲牌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简介。
\n
到烟洲牌坊站时,上来一位挑着竹筐的阿伯,筐里装着刚出炉的杏仁饼,香气瞬间弥漫整个车厢。“到沙溪路口多少钱?”阿伯放下担子,竹筐上的“老字号饼家”字样已经被油烟熏得发黑。
\n
“2元,刷中山通1元。”芙宁娜帮他把竹筐固定在行李架下,“您这饼子香得很,是不是加了本地的土猪油?”阿伯笑得露出假牙:“姑娘好鼻子!这配方传三代了,等下到沙溪路口,我送你两盒尝尝。”
\n
宇通h18驶离烟洲牌坊时,王萱终于拍到了满意的照片——老骑楼的灰瓦、三角梅的紫花与18米长的铰接公交同框,晨雾像层薄纱笼罩着画面,仿佛时光在此刻交织。“这张能当论坛封面了,”她兴奋地给空看相机,“刻晴肯定羡慕坏了。”
\n
车辆驶过西区医院站后,路面渐渐升高,远处的横沙大桥轮廓越来越清晰。阿黄调整着混动模式,仪表盘上的黄灯亮起——柴油机开始介入工作。“前面要上桥了,”他透过后视镜提醒,“横沙大桥长1.2公里,桥面有轻微起伏,h18的空气悬架会自动调节,你们感受下。”
\n
凝光忽然指着窗外:“那不是深中通道的方向吗?”远处的伶仃洋上,斜拉桥的钢索在晨光里闪着光,像条连接两岸的银线。
\n
“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阿黄轻打方向盘,宇通h18平稳驶上引桥,“但202路走的是老线路,串联的是中山的市井烟火,和t01a线的跨城速度感完全不同。你看桥下的岐江,岸边有老人在钓鱼,那是住了一辈子的老街坊。”
\n
王萱举着相机连拍,镜头里桥塔的钢索与h18的铰接圆盘形成奇妙的呼应——一个是横跨江河的钢铁巨人,一个是穿梭街巷的城市长龙,却在晨光里达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