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大汉丞相的数年间,公孙弘的感受越来越清晰,帝国需要集权,也需要一名君主能主宰大汉,拖着朝廷走向更远。
分歧,只会导致混乱,混乱,只会导致灭亡。
当然,大汉帝国不需要陛下那般穷奢极欲的“独夫”。
要的是上君这样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圣主贤君。
“不过,臣要提醒上君,过度削弱相权,反而会导致国家政务、军国大事处理缓慢,如果分权过细,自我消耗,长此以往,帝国必将积弱积贫。”公孙弘缓缓说道。
相权可以削弱,如上君在丞相府增添了两位参政议政王大臣,这样,丞相政务不当时,王大臣便能提出异议,这是很好的。
但如果在廷议上,上君同意了城阳十王都为参政议政王大臣,过多的人参预国事,反而就不好了。
人多,想法就多,考虑的事情就多,你不满意我的想法,我也不同意你的提请,一来二去,该办的事、不该办的事都没办法办,党同伐异,彼此消磨,国事便耽搁了,帝国也会往弱、贫的方向滑坡。
刘据点点头,“寡人明白。”
公孙弘犹豫了下,叹了口气道:“上君心中,或许有对相权变革的草案准备了吧?”
刘据一惊,倒也没有隐瞒,再次点点头,“寡人从未予人言,不成想被老相国看出来的,相国大智慧也。”
“秦法吏所创之制,为我汉法吏所效仿,但我汉君并非秦君,今日之天下,也非昨日之秦廷,过去引以为绝制的创制,今朝便显得不足了,上君远见卓识,想为之改动,臣以为没有不妥,但要慎之又慎。”公孙弘郑重道。
现行制度,脱不开秦制,而秦制是秦相李斯根据始皇帝所定制。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