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淮南子》,是死去的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撰写的著作,成于孝景帝末年,孝景帝崩殂前,曾阅部分篇章,曰之瑰宝,当今陛下即位后,建元二年,刘安献书朝廷,深受陛下重视,藏于秘府。
你说这是反王之书,我说这是两代皇者夸赞的国之瑰宝,那么是谁错了?
王公们纷纷皱眉,赵王“诡辩伤人”的毛病又犯了。
边通不答。
刘彭祖更是嚣张,“不止本王在读,本王还让国邸中人诵读,日夜不绝,以彰我国文风。”
赵国国邸上下,人人状如疯癫,是他故意掩人耳目的行径,只有把人们的眼睛吸引到其他方面,才能不被人注意到与汉奸暗通的事。
但在这时,还成了他崇文好读的表现。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丞相公孙弘悠悠出声。
刘彭祖循声望去,皱眉道:“你说什么?”
霎时间。
大殿为之一静。
“王兄,相国所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胶西王刘端心生不忍,提醒道。
这可以说是《淮南子》里最著名的典故了,人生福祸,相生而循环,所以福中有祸,祸中有福,相反相生。
刘彭祖连这个都不知道,却说对《淮南子》无比痴迷,这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刘彭祖脸色一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