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声“董公”,一声“中大夫”,不知为何,庄助的眼眶湿润了。
\n
“中朝尚书令暂缺,董公,不知是否愿意屈尊?”
\n
大汉官职,在当今陛下时发生重大的“朝局之变”。
\n
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央政权中,除了皇帝之外,掌握实权的就是丞相,辅佐皇帝,总管政务,权倾朝野,不仅百官恭谨从命,哪怕是皇帝也要优礼相待。
\n
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如高祖皇帝那般容人之心,皇权、相权的矛盾不言自明,尤其到当今陛下时,田蚡为丞相,任用官吏,权移主上,君臣矛盾达到巅峰。
\n
为了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陛下通过重用文武侍从之臣,逐渐形成了中朝和外朝。
\n
外朝又称外廷,中朝又称内朝。
\n
中朝官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所谓天子的宾客,这类人在朝廷中本来是没有地位的,往往是挂着侍中的头衔参与谋议。
\n
另一类是文武官中的心腹之臣,如武官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文官太中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以及尚书等,同样是加上侍中或给事中的头衔,共同组成中朝之官。
\n
如果归类总结,中朝三官,一将军幕府,二尚书台,三侍中、侍郎、给事中等加官,秩大多不高。
\n
如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和中大夫一样,同属少府,只是六百石之官。
\n
但和外朝太史令这样的六百石官相比,皇帝心腹之臣的尚书令所代表的权力要大出无数倍。
\n
庄助不想看到这位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的老同年就此沉沦下去。
\n
董仲舒的眼睛一亮,又是一黯,“陛下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