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早在预料之中。
\n
最开始的命令是“固守待援”,一旦散布全国的立足点建立起来,收拢人口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n
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否则也不会基地刚稳固下来,就着急忙活的下达了二号军令。
\n
人命关天,时间不等人啊!
\n
以海珠市为例,14号之前,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总数超过400万人,可最大的湾仔基地里现在不过区区40多万人。
\n
银湾区和斗罗区,两个已知较大的幸存者基地人数也加上来,预计也就60多万人。
\n
也就是说,可确定的幸存者数目只占了总人数的七分之一。
\n
客观来讲,海珠市目前有60多万人能活下来,在全国的二三线城市中已经很不错了,可能也因为海珠市本来在整个南粤省属于人口密度排名靠后的。
\n
而人口密度与幸存者数量目前看是成反比的,人口越稠密,活下来就越少,因为活人没地方跑,到处都是丧尸。
\n
隔海相望的金莲自治区就是例子,不到30平方公里的区域,挤了足足60多万人,结果14、15日两天过后,派出去的直升机就没发现显眼一点的幸存者聚集点了。
\n
当然金莲自治区还是有不少幸存者和据点被拯救出来的,代价就是当地驻军的全军覆没。
\n
在这种人口密度下,距离最近的当地驻军,每次冲进去带人出来,自己和市民都会有折损。向里面冲的次数多了,终究会损耗殆尽,他们忠诚的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n
若以金莲为例算下来,7比1的比率已经算乐观估计了,全国按先前15亿算,能活下来的可能在2.5亿。
\n
2.5亿按年龄段划分的话,18-5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