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郭子仪在陇右、李光弼在剑南,皆挡住了吐蕃的攻势。”
自永王之乱后,关中就颇太平。朝廷一直在说防秋,但始终没有吐蕃入境的消息,大部分人得到的消息都是杨绾所知的这些。
但这阵子薛白心情却很不好,正是因与吐蕃的战事。
他走到地图前,指了指陇右、剑南,道:“于吐蕃而言,这两个方向是它的东线,今年得益于郭、李二将坐镇,吐蕃在东线并未讨到太大的便宜。”
话锋一转,薛白道:“然而,世人不知的是,吐蕃在它的西线,已经趁着大唐内乱,全面占据了河西走廊,切断了我们与安西四镇的联络。”
杨绾目光看去,地图上,窄窄的河西走廊那一头,是与东边十六道几乎一样大的领土。
弃之可惜,可若要拿回来,就必然得与吐蕃打上几场真正的硬仗,而不是现在这样龟缩防御。
他是来上任京兆尹的,打通与安西的道路当然不是他的职责所在。薛白之所以与他说这些,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
国穷,就挨打。
要想不挨打,得先富国。
而就像刚才说的,要富国而不伤民,就得易风移俗,廉官员、严法纪,否则满朝尽是中饱私囊之臣,不论怎么革制,加重了百姓负担,税赋都还流进了贪官污吏的口袋。
杨绾遂道:“请殿下暂时忍耐,遣使借道回纥,抚慰安西之将领。待大唐恢复国力,再与吐蕃一战。”
“就是不知何时恢复国力啊。”
薛白难得地叹息了一声,给杨绾施加压力。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