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希望由雍王统兵平定李璘之乱,理由说的再多,其实是想再随雍王一起出征罢了。
……
薛白南下很慢,北归更慢。离开滑州之后,却是往东北方向而行,准备去魏州。
巡视地方的同时,他关注着朝廷讨伐李璘的进展。
朝廷决定主帅人选的速度却是比薛白行进还慢,薛白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朝廷的决意。
若让他猜,李琮肯定是不会用李光弼,更不会用高适。若能用郭子仪,叛乱大概能很快平定,但他估计李琮还是有顾虑,既怕郭子仪功高盖主,又怕郭子仪转而支持李璘,且如今吐蕃虎视眈眈,边防大将不宜轻易调动。
薛白猜来猜去,可结果却让他十分意外。
李琮的任命简直是天马行空,事前没有留下半点能让他猜到的蛛丝马迹。任命崔圆为讨贼副元帅,兼山南东路、江南西路节度使,统兵讨伐李璘。
崔圆原本是杨国忠的人,安禄山叛乱之初他在蜀郡做准备迎接李隆基,甚得李隆基满意,当即拜为宰相。
后来,薛白命严武往蜀郡接回了李隆基,崔圆也就被罢了相位,因他并无太多罪责,依旧保留了从三品的虚职,本该是从此淡出官场才是,没想到忽然能被委以重任。
长安消息很快传来,探明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崔圆出身世家,颇有文才,且擅长度钱财,他曾送给窦文扬重礼,与其关系不错。窦文扬很赏识他,打算把他拔擢为宰相,内外朝相互应援,压制陈希烈、韦见素。”
薛白听了半晌无言,之后道:“崔圆人如其名,倒是够圆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