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寿州兵的侧目,然后他们就见到光州刺史赵怀安向他们挥手,
并高喊着:
「乡党们,都准备好,去中间校场,给你们发赏!」
赵怀安一番话,直接惹来众寿州兵的欢呼,于是衣甲都不披,就裹着个袍子跑到校场集中。
此时这些寿州牙兵各个称赞,这光州刺史果然人如其名,真是大方舍得给钱啊!
可他们却不知道,赵怀安对不同的人,激励的手段是不一样的。
对于最核心的保义将们,赵怀安不仅给事业的期权给他们,一旦他能往上爬,下面的保义将们各个升官发财。
所以对于这些人,赵怀安更多的讲义气,讲精神,说白了就是搞团队建设,打造团魂。
因为这些人都已经脱离了急需要钱的程度,他们要的是未来的权力,能如他赵怀安一样被人前呼后拥的权力。
然后对于寻常的保义吏士们,赵怀安是既谈义气,又给保障。
无论是义保制度,还是给军中子弟分房分田,赵怀安就是抓住一个核心,给他赵怀安卖命,其他的你统统不用考虑,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上了战场后,给我把步赞出残影来。
但光给这些物质保障是不够的,一支团队要想不一样,你光吃的好,待遇好,那最后就是堕落的开端,没有精神核心,没有精神追求,那最后只会养出如魏博那样的老爷兵。
他们不敢骑在他赵大的头上,但一定会骑在他赵大的儿子头上。
所以赵怀安就给军队上下注入一个精神,那就是义!
这个义现在还很小,只是袍泽之义,兄弟之义,最多也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可随着保义军越来越大,这份小义迟早会成为大义。
赵怀安常常思考,唐末为何会这样呢?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又怎麽就走向了衰亡呢?
来到大唐这麽久,接触了那麽多人,每个人都给了赵怀安不同的答案。
有是朝廷财政危机,有是天下藩镇割据,有说是因为连绵的战事拖累,还有人说党争,有上层的争权夺利。
这些都是答案,可赵怀安却渐渐有了自己的一份答案,那就是这个大唐从上到下,都道德破产,滑向深渊了。
满目都是不义人,做的尽是不义事。
就如曹丶濮二州遭灾了,但这一定必然造成现在的大动乱吗?
其实并不会,赵怀安自己就从十三叔那边了解过。
当年贞观年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