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相国寺啊原先只是一座寻常大寺,不过地段选得特别好,说是佛家的风水宝地,据传以前就是信陵君的宅邸。
而当时这寺被营建起来的时候,还不叫大相国寺,当时叫建国寺。
可后来因为社会对佛寺的反感,认为这些地方都是夺百姓口中之食以养贪贱,剥万人体上之衣以涂土木的腐败之举,所以后面在睿宗时期,明确天下各州,每州只许有一座,其馀都被视为非法的。
而当时汴州还有一座大寺叫安业寺,它是官方的,而建国寺却是民间自发的,所以就要拆毁建国寺,然后并入到安业寺那里。
然后佛迹发生了。
当时在搬运弥勒佛的时候,出动了不下万夫,可在佛像将要搬动时,突现金光,照耀天地,满城士庶,皆叹希有,远近听得此传闻,争来瞻礼,施舍如山。
而这件事也传到了睿宗那边,鉴于这等佛迹,便下令保存此寺,反而让官府的安业寺并入其中。
最后睿宗还为此寺改名,因他自己潜邸是相王,便赐寺名「大相国寺」。
此后,大相国寺就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座皇家寺庙,且随着汴州越发繁华,天下海北的人物尽都游于此,也让此寺更加繁华。
最后,裴迪还和赵大说了一句:
「当年那位青莲居士也曾来过那大相国寺,今日是除夕前一夜,那边已经要开三天灯火,很是热闹,后面带你入城,也见识见识。」
赵怀安点了点头,说来残酷,来大唐这麽久,就晓得上战场厮杀了,也没见过老祖宗们这繁华风光。
不过赵怀安最心系的还是裴迪说的汴州第三宝,胜兵十万。
他有点不确定地问裴迪:
「十三叔,你刚说汴州第三宝是胜兵十万,这应该只是个修辞吧。」
裴迪摇头,对赵怀安道:
「当然不是,因为我汴州真的有十万胜兵,从安史之乱以来,我汴州就为河南总要,领中原十三州,先后并了京西防秋兵九万三千,自此我宣武军兵额就是如此。」
听到裴迪这番话,赵怀安倒吸一口气,忍不住望向了营地的北面,那里也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营房。
一开始他还以为这是来汴的外藩军呢,没想到这就是他们自己本藩兵马啊。
十万,老天啊。
又有钱,又有兵,又有漕运之利,又居四方之中,他赵怀安馋了。
赵怀安还想继续问这宣武军的情况,可很显然裴迪对这十万兵并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