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朝和李凤祥的见面就在北影宿舍楼楼下,张桂兰作陪,寒暄客套一概省略。
“没有选择到日报社里去做访问,是想搞的隨意轻鬆一点,太正式的採访环境容易形成压力。”
李凤祥的口吻很是隨和。
张桂兰没多待,採访空间是留给许朝的,今儿她不是主角,只负责介绍牵线。
“內参电影我看过了,老实说肯定会有阻碍,所以这次的採访咱们儘量绕过影片,也不谈译製过程中多么艰难多么困苦,就谈你。”
许朝好像有那么点领悟到李凤祥的用意:“我,是指一个新译製人员的角度么?”
“孺子可教。”李凤祥笑点了点头:“但並不全是,今年是决定改开第三年,日报社里想开一个报导专栏,重点就落在这个改字上,咱们在这个专栏里带过战火情天这部译製片,咱们搞文艺,一定不能来硬的……”
要不说也就这位敢用汪曾祺王硕呢,没两把刷子还真干不上日报文艺副刊的主编,对新闻学简直手拿把掐。
李凤祥和许朝开聊,做新闻要有一项基本技能,就是得会聊天,两人从许朝待业时期聊到搞创作进北影。
大概有快俩小时,李凤祥和许朝一併起身:“这样吧,你把咱们今天聊天的內容写成一篇文章,最好是以来信的形式。”
写成来信,那就是要抒情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写信格式的时候就强调过,如果阅读题问信件写法有什么作用,一定得答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您什么时候要?”
“上映之后的一两天吧。”
嗯,这个时间节点也很巧妙。
一星期后,《战火情天》以译製片在京城电影院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