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彼时的三孝口,宛如一幅色调斑驳的老画,展露出独属于那个时代的风貌。踏入这片区域,映入眼帘的大多是破旧的茅草房子,它们稀稀落落地分布着,像是饱经岁月沧桑的老者,默默伫立,承载着无数平凡人家的烟火日常。茅草在风中瑟瑟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屋顶因长久的风吹雨淋,有些地方已经塌陷,露出里面陈旧的梁木,尽显岁月的侵蚀。
\n
然而,与这些略显破败的民居形成对比的是,街道上的店铺却有着别样的规整。这些店铺紧密排列,构成了三孝口的商业脉络。虽然它们同样质朴,没有奢华的装饰,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木质的门窗虽已被岁月打磨得略显斑驳,却擦拭得干净整洁,招牌端正地悬挂在店前,字迹清晰可辨。店内,货架上摆满了各类货品,从日常的柴米油盐到简单的手工制品,一应俱全。店家们守着自己的一方小店,或热情招呼着过往行人,或专注地整理着货物,为这条街道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n
破旧的茅草房与整齐的店铺共同勾勒出三孝口独特的市井轮廓,这里既有生活的艰辛与质朴,又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执着与经营,在时代的洪流中,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见证着无数的故事在此上演。
\n
在合肥的坝上街,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商业汇聚之地,总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新奇体验。对于徐吉标而言,这里更是一扇通往别样商业世界的大门。
\n
那是徐吉标第一次听闻关于渔网生意的别样故事。在坝上街的喧嚣中,他了解到一种独特的渔网制作工艺。当地的渔网制作,材料选用别具一格。有一种渔网,是用茅草做浮漂,搭配黄泥巴烧制网脚子,而最特别之处在于,这渔网竟使用蚕丝来编织。焦湖南三个字第一次传到徐吉标的耳朵里。焦湖南的蚕丝渔网,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最早的渔网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统技艺。
\n
想象着那些渔民们手持着这样精致又古老的渔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撒网捕鱼,徐吉标不禁对这门传统手艺心生敬意。他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在昏暗的灯光下,精心挑选茅草,将蚕丝一丝丝编织进渔网,赋予其坚韧与灵动。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