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道很窄,便是艳阳天里,这里的环境也是阴暗潮湿,这样的地方,别说有钱人,便是家道能过的去的,都不稀罕,也因此,这城门洞巷最后就成了这些短工帮闲的落户之地。
换后世来说,这里就是一个贫民窟,棚户区。
百多年来。
渐渐的也就形成了城门洞巷独特的生活景致。
而早上到老虎灶里打热水就是城门洞特有的一景,此时,各家各户都有人提着木桶或者铜壶出来,渐渐的就汇成一股子人流,热闹的很。
李贞娘提着大铜壶,背着小笑官儿随着人流走,不一会儿就看到老虎灶门口那盏独特的虎头风灯,那昏黄的光线,在蒸腾的水蒸汽里如同水墨画一样晕染开来,显得即怀旧又温馨。
老虎灶的门前几个来打热水的大娘嫂子的边排队边聊天,不外乎东家长西家短。
而虎灶里的水伯则忙的脚脚不粘地,一会儿要给人打水,一会儿要到灶头添柴火,还要给空出来的大锅加冷水。
李贞娘在外面瞅着,便把铜壶放在排着的队伍里,不用担心别人插队,这时代这方面比后世规范的多。铜壶摆在那里,别人还会随手帮着你往前移,决不会有人插队。
笑着跟周围的人打了声招呼,李贞娘便从人群里挤进了老虎灶。自顾自的帮着水伯忙活了起来,添好了大锅里的水,就坐到灶头添柴火。
虽说做爹娘的不招邻里待见,但家里穷困,周围邻里能帮还是会帮一点的,比如她来打开水,别人一桶要两文钱,而对于她家,水伯一向只收一文钱。这就是情份。
“哟,那不是李家的二丫头贞娘吗?这丫头一向是个没心没肺的贪吃鬼,如今倒也晓得帮人了?”外面一个老嫂子看着在灶里添柴火的李贞娘,一脸稀奇的道。
“嗯,这十来天,我天天都看到她帮水伯干活,倒是比以前懂事了。”另一个婶子道。
“有那样一对父母,她要是再不懂事,怕以后就没活路了,那田家的事情你们听说了吗?”这时,边上一个大娘神叨叨的道。
“什么事啊?”周围几个人都好奇的问,
“前几日田家大少爷田本昌邀了几个同窗游黄山,不慎掉下悬崖了。”那大娘瞪着眼晴道。
“啊”周围人都一声惊呼:“那怕是没命了吧?”
“何止没命,我告诉你们,搞不好连尸骨的都捞不着,历来这在黄山上摔下悬崖的,你看有谁家捞着个尸骨回来的?惨哪。”那大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