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置疑的决断:
“准奏!即日起,免去翰林院修撰之职!着礼部即刻敲锣打鼓,昭告天下,新科状元诞生!同时,备车马仪仗,将状元郎礼送至王府!交由世子林臻,悉心教导!”
“谢陛下隆恩!陛下圣明!”眼中爆发出巨大的惊喜和感激,深深叩首下去。
同一时间,王府,承运殿偏厅。
这里的气氛与紫宸殿的庄重截然不同,带着一种沉凝的探索气息。
巨大的紫檀木书案上,并未摆放公文奏折,而是铺开了一幅巨大的舆图。
这舆图绘制得颇为粗糙,笔法稚嫩,山川河流的走向、城池关隘的位置都显得模糊不清,比例也多有失调。
图上山峦只用简单的墨线勾勒出起伏轮廓,河流则如同随意泼洒的墨迹,蜿蜒扭曲。
城池的位置更是标注得似是而非。整幅图透着一股外行人勉强为之的笨拙感。
图的上方,用稍显工整的楷书写着两个大字:“扬州”。
林臻背对着门口,负手而立,目光如同鹰隼般,一寸寸地扫视着这幅堪称抽象的扬州地图。
他的眉头微蹙,似乎在努力从那混乱的线条中,辨识出真实的地理脉络。
书案下首,一张紫檀木圈椅中,坐着一个年约四旬、身着青色五品白鹇补服的官员。
他便是扬州刺史——孙文谦。
此刻的孙刺史,全然没有一方大员的从容气度。
他身体僵硬地坐在椅子边缘,只敢用半个屁股挨着椅面,脊背挺得笔直,如同拉满的弓弦。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掌心却早已被冷汗浸湿。
他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也不敢抬手去擦。
眼神带着七分敬畏、三分惶恐,小心翼翼地觑着林臻挺拔而充满压迫感的背影,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世子。”孙文谦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紧张和干涩,他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汇报听起来清晰平稳,“下官可以拿项上人头担保!息壤的存在千真万确,绝非下官杜撰!它就在扬州府治下,长江入海口外!”
他见林臻没有反应,只是背影依旧沉凝,连忙加重语气,声音带着一种亲眼目睹神迹的激动和急于证明的迫切:
“此事在扬州府乃妇孺皆知!绝非虚!下官初闻此事时亦是难以置信!为求实证,下官不敢怠慢,亲自带着衙役等工匠携带丈量绳尺,于去年春、秋两季,两次登岛,仔细勘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