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于众,安定民心。其三,暗中调查,抽调部分潜火军士兵换上百姓衣服,在各处暗访,调查下次纵火的线索。”真金一口气汇报完了。
“你倒是临危不乱,就这么办。我会让开封府的人,全力协助你。”赵桓又道。
“遵命。”
“时间宝贵,你们去吧,李部童留下。”赵桓又说。
等真金离开后,赵桓又对李部童说道:“让你留下,是为了给你看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李部童疑惑道。
赵桓摆了摆手,只见堂上随从带来了一个锦盒。
锦盒里面是一张白纸,铺开之后,上面写着:此象主司马光卒,蔡京父子弄权,群小朋兴,贤良受锢,有日月晦盲之象。
李部童看了这句话,双手有些发抖,许久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太子……这是哪里来的?”
“朝云观。”赵桓并没有多说。
朝云观不是大道观,不过却是太子常去的。
太子幼年时的一个陪读,后来入朝为官,不过他这个人却不喜官场。之后他入朝云观做了道士,因此太子最常去的反而是朝云观。
这些李部童也只是听说。
“这卦象是指推背图?”李部童问道。
“正是。”
“恕臣多,臣以为太子不必相信这些……”
李部童话未说完,赵桓便打断了他道:“有人信,我便要信。百姓信,我更要信。”
“太子,我以为蔡京父子在朝经营多年,要想动他们,没那么容易,何况潜火军的成立还多亏了蔡京的支持,现在是不是早了点?”李部童又道。
听了这话,赵桓叹了口气,想了许久。
李部童很快又在脑子里分析了一下现在朝堂之上的局势,势力最大的莫过于是蔡京父子,蔡相主掌行政,大权在握,朝上不少臣工皆是蔡氏的门生故旧。其次便是枢密使唐仁绶,手里握着军政事宜,除此之外,高俅、李建文、童贯等人因为是官家早年的亲信,所以也十分受宠,皆是禁军高官。
太子本来的目的是首先是改良军队,裁掉冗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裁兵这一点,唐仁绶便不太愿意,枢密院掌管天下军机,心知冗兵过多。
唐仁绶以为,但是大宋的内部安定恰恰是冗兵而来,军队吸纳了不少各地的流民,甚至是罪犯。若是裁军不当,导致这些行伍中人回乡,这些人无事可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