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俄语快速说了几句,阿廖沙翻译时明显迟疑:“他说.军事观察员会一同去你那,每次使用该火箭弹的实战,演练,试验都需要他在场,进行记录。“、
这个要求有些苛刻,火箭弹运到缅北基地,方文肯定会拆卸改造,这个过程是不可能让外人看到的。
方文表示军事观察员只能在实战和演练中参与。
对此,对方并没有纠缠,只是象征性争执下,便同意了。
到此,本次空气动力研究所之行基本算是结束了。
但方文还是想要尝试下,看看能不能去他们的工厂看看。
“告诉科罗廖夫先生。“他从大衣内袋取出债券,“我另有两万美元预算,希望能参观火箭弹生产线。“见老专家骤然绷紧的下颌线,他立即补充:“当然,只看最后的组装工序。“
“不行。”对方拒绝了。
这里的警惕性非常高,看来是没机会进一步理解火箭弹制造工艺。
方文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当夜招待所内,方文锁紧房门拉上窗帘。铅笔在图纸上沙沙游走,机械感知复刻的细节正转化为精确的工程图。
龚修能蹲在暖气片旁望风,忍不住低问:“团长,咱真要买苏联人的火箭弹?这玩意死贵。“
“当然买,在我们没有生产能力前,就算是双倍价格都要买到手,只要搞定发射装置,它们的威力和战术打击效果将会远超以往的投弹方式。“方文说话,笔下却不停,现在画的是张绘满齿轮的草稿,正是白天感知到的导轨闭锁机构,看着自己绘制的图纸,他不禁在想,缅北基地的那些工业机床和加工设备应该能加工出这些零部件,只要仿制出-82导轨发射器,以后的研发就会快很多。
窗外忽然传来积雪压断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