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他竟然跳出了方文的思路,自己想到了一个法子。
“我明白了,在机械装置触发端安装一个电磁石,用电磁石的磁力牵动前端指针。再把指针尾端连杆连到舵片上。譬如想让炮弹朝东偏,就朝它发个‘东’的电波信号,逻辑电路将信号还原后,产生的电流运行方向做出对应的表达,驱动电磁石拨指针,指针再带舵片,炮弹不就转弯了?”
方文不由点头,确定了姜文瑾就是自己想要的人才。
其用天才般的物理系天赋,理解了方文的想法,并做出了相应的改造。
他问道:“怎么样,想不想留在泰山军工,研发对付小鬼子的武器?”
姜文瑾拿过方文的纸笔,写写画画着,头也不抬的回道:
“我答应。这个设计,就像放风筝的人扯线,线往左拽,风筝就调头。现在不过得给这‘线’换成看不见的电波,再拿半导体做个‘耳朵’,专听咱们发的信号。只是这设计需要非常精确的才能保证航向调整的正确性,光是从理论上讨论是不会有结果的,需要很多次的实验,综合大量数据来进行比对,才能得出最佳的方案。”
成了,一个醉心于研究的学者,不会再埋没于战场,而是在泰山军工为了抗战在努力。
姜文瑾留下了,在泰山研究院的火箭弹研究组由此分成两份,姜文瑾将成为火箭弹二组的研究组长,用于研发火箭弹遥控制导技术。
只要这个技术研究成功,空军武器的威力将会大幅提升,不论对地还是对空都会更强大。
当然,这需要大量研究数据的累积,才能有研究成果。
如果方文用异能加入研究中,或许可以加速整个研究进程。
但他实在是抽不出身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