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的视野,以他的智慧,听了方文的解释后,顿时明白了效用。
不由感慨:“原来,科技对战争的影响是如此的巨大。”
方文心想,还有更厉害的呢,既然对方是物理学人才,不妨和他讨论下。
他试探性提问:“姜文瑾,我对新出来的量子理论也有听闻,你在研究量子理论时,可曾想过利用原子核中蕴藏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若我们能分裂原子核,是否可能释放出远超化学爆炸的能量?”
姜文瑾思索后回应:“方先生所言极是!玻尔先生的原子模型已指出原子核外电子能级量子化,而卢瑟福的实验更证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若以中子轰击原子核,理论上可能引发链式反应……但国内尚无回旋加速器,没法获取足够的中子源,更别说用中子轰击原子核。”
还真懂啊!
方文这下确定了姜文瑾真的在物理上有天赋和研究。
他不禁问道:“什么是回旋加速器?还有,中子轰击原子核如何做到的?”
这次,他是真的在问,毕竟未来记忆也没有原子能方面的具体学识。
30年代的物理学家姜文瑾为方文解释着。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4年伊莲娜与约里奥发现人工放射性,费米团队用中子轰击各种元素靶子制造出多种放射性同位素。而这种技术,我有幸了解。想要获得中子,需要用镭、钋之类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后释放出的α粒子通过回旋加速器加速轰击铍 9,使其成为碳 12,就能释放出 1个中子。然后需要一个产生和控制中子束的部件,以及放置被轰击放射性样品的区域,并且有相应的防护和屏蔽设施,以确保实验安全以及减少外界干扰。”
这应该是原子能实验的前置过程吧,对于99.99%的人类来说,都是不可能接触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