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6,轰炸军舰,闸北空战
上世纪30年代的高空轰炸都是目视投弹轰炸。
高度通常不会超过5000米,因为在这个高度往上,空中驾驶员和投弹手可能无法清晰地看到目标。
但高度到了5000米,准确度也大幅下滑,需要考虑的变量和误差相对于2-3000米多了很多。
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方文也没法精确计算这些东西。
但他有机械感知。
通过机械感知与飞机融为一体,能最大限度的将个人经验发挥。
在经过数次的高空投弹后,他找到了感觉。
这种感觉就好像苍鹰在高空敏锐的发现目标一样,随着投弹次数增多,他掌握了一些只有自己才能应用的小技巧。
比如在不同的风速、风向情况下,能够对应的做出一些提前量的飞行处理,这样就能够在投弹时获得较高的命中率。
两天时间,从一开始的十发命中两发,到后来十发命中了五发。
方文明白,已经是自己目前的极限了,剩下的,就看战场上的临场发挥和运气了。
而另一边,金陵兵工厂紧急研发的集束炸弹也完工,在行动前一天运到了机场中。
方文作为行动驾驶员,听着对方介绍。
“这次我们也是临时抱佛脚,幸好做出来了。这是个子母结构,母弹里面有多个由炮弹组成子炸弹。这些子炸弹在母弹内部通过支架分布固定,在爆炸时会同时引爆,并集中爆破。母弹是容器和延迟引爆引线,需要确定爆炸时间,提前引燃引线。”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