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教育领域的成就,那可是相当了不起,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古代教育的天空。
在那个“学在官府”的时代,教育被贵族垄断,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机会接受教育。孔子就像个勇敢的开拓者,第一个站出来,打破了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兴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这可不得了,意思就是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是聪明还是愚笨,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在当时,简直就是石破天惊的想法,一下子就把教育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了。
孔子收学生,那真叫一个来者不拒。
只要你拿著十条干肉当见面礼,表达自己求学的诚意,他就会收你为徒。
在他的学生里,什么人都有。有像顏回那样家里穷得叮噹响,住在破巷子里,吃著粗茶淡饭,但依然刻苦学习的;也有像子贡那样富得流油,是个大商人,有钱有势的;还有像子路那样性格火爆,一开始是个粗人,后来被孔子教育得服服帖帖的。
孔子对这些学生一视同仁,没有丝毫偏见,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教导他们。
孔子的教育方法,那也是相当独特,直到现在都让人佩服。他特別注重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天赋,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比如,子路和冉有问他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件事,马上就去做吗?”
孔子回答子路说:“你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可回答冉有却说:“听到了就去做。”
公西华就很纳闷,问孔子为什么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冉有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前进;子路太衝动,好勇过人,所以我要让他学会克制,做事前多考虑一下父兄的意见。”
你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