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去世后,魏国迎来了一段动盪的时期。
魏武侯生前没有明確指定继承人,这就导致他的两个儿子魏罃和公中缓为了爭夺国君之位,展开了激烈的爭斗。这兄弟俩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才是最適合当魏国国君的人。
这场爭位之战,可不仅仅是兄弟之间的內部矛盾,还引来了外部势力的插手。
赵国的赵成侯和韩国的韩懿侯一看,这可是个削弱魏国的好机会啊,於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合起来,出兵攻打魏国,支持公中缓爭夺君位。
公元前 369年,赵韩联军气势汹汹地向魏国杀来。他们在黄河以北集结匯合后,一路势如破竹,先是一举攻克了魏国的城邑葵,接著又马不停蹄地向西进攻,直逼魏国都城安邑。
魏罃一看这架势,知道大事不妙,赶紧派出魏军在浊泽迎战。可魏军哪是赵韩联军的对手啊,很快就被打得大败,魏罃也被联军包围在了安邑城內,陷入了绝境。
就在魏罃以为自己要完蛋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原来,赵成侯和韩懿侯虽然联手攻打魏国,但他们各自的想法却不一样。赵成侯觉得,应该除掉魏罃,拥立公中缓为魏国国君,然后让魏国割地赔款,这样赵国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韩懿侯则认为,杀死魏罃会被人指责残暴,割地退兵又会被人说贪婪,不如把魏国一分为二,让魏罃和公中缓分別统治,这样魏国就会变得弱小,再也无法对韩赵两国构成威胁。
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韩懿侯一气之下,趁著夜色率领韩国军队离开了。赵成侯一看,韩国人都走了,自己势单力孤,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也只好无奈地领军撤退。就这样,赵韩联军不战自破,安邑之围也隨之解除。
魏罃趁机杀死了公中缓,成功登上了魏国国君的宝座,史称魏惠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