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郡,就已经埋下了祸根,这明显是把赵国往火坑里推。
后来在战爭中,又轻易地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换掉廉颇,任用赵括,这一步错得太离谱。从用人方面来说,赵括根本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赵孝成王却对他寄予厚望,让他担任主帅,这不是拿赵国的命运开玩笑吗?
从赵国国內的情况来看,赵国的经济实力比不上秦国,长期的战爭消耗,让赵国的粮草供应出现了问题,这也是导致赵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场战爭对赵国的影响,那简直是毁灭性的。40万精锐士兵,就这么没了,赵国的军事力量遭到了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赵国国內,到处都是失去亲人的哭声,家家戴孝,户户掛白綾,一片悽惨景象。
而且,长平之战后,赵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没有了和秦国抗衡的实力,只能眼睁睁地看著秦国一步步走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