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膨胀,越来越多疑。他看著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们,心里总是不踏实,总觉得他们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尤其是文种,他足智多谋,在越国威望极高,勾践对他更是忌惮不已。
有一天,勾践突然来到文种家里。文种一看越王来了,赶忙起身相迎。勾践坐下后,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对文种说:“文大夫啊,你当初给我出了七条灭吴的计策,我只用了三条就把吴国给灭了。剩下那四条,你打算怎么用啊?”
文种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他隱隱感觉到了危险。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大王,这……臣也不知道该怎么用。”
勾践冷冷地笑了笑,说:“我看啊,你就带著这四条计策,到地下去帮我对付吴国的那些君臣吧!”说完,他把一把剑扔在文种面前,转身就走了。
文种捡起剑一看,顿时心如死灰。这把剑,正是当年吴王夫差赐给伍子胥,让他自杀的那把属鏤剑。文种终於明白,范蠡的预言成真了,勾践真的要对他下手了。他仰天长嘆道:“我真后悔啊,当初不听范蠡的话,如今落得个这样的下场。”说完,他心一横,拿起剑自刎而死。
而范蠡呢,离开越国后,他一路辗转,来到了齐国。到了齐国,他隱姓埋名,改名叫鴟夷子皮,开始了自己的经商生涯。他凭藉著自己卓越的智慧和商业头脑,很快就积累了巨额財富,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商。后来,齐国国君听说了他的才能,还请他去做相国。但范蠡深知,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他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权力的漩涡,可不想再陷进去了。於是,他婉拒了齐国国君的邀请,散尽家財,再次隱居。这一次,他来到了陶地,自號陶朱公,继续经商。在陶地,他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富甲一方,成为了后世商人的楷模,被尊称为“商圣”。
范蠡和文种,这两位越国的大功臣,有著同样的智慧和才华,却有著截然不同的结局。一个看透人性,急流勇退,得以善终,还在商业领域大放异彩;另一个贪恋权势,犹豫不决,最终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