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丞相。他的父亲陶舍也是汉朝的功臣,所以他也算是根正苗红。景帝一开始让他做御史大夫,申屠嘉死后,就提拔他当了丞相。在七国之乱的时候,他和廷尉张欧、中尉陈嘉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把晁错满门抄斩,这也算是顺应了当时的局势。
不过,陶青这人没啥大的野心,也没做出什么特別突出的政绩。后来,景帝在废太子刘荣的事情上,和功臣集团產生了分歧,陶青作为功臣之后,自然站在功臣集团这边。
他知道景帝对功臣集团已经有了防备之心,为了保住自己和家族,就借病辞去了丞相之职。事实证明,他这一步走得很明智,后来景帝开始诛杀功臣,周亚夫就没能逃过这一劫,而陶青却得以善终,他的后裔还世袭了几代爵位,不得不说,陶青还是有点眼光的。
还有周亚夫,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军事才能,在整个汉朝歷史上都能排得上號。他出身將门,父亲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被封为絳侯。
周亚夫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天赋,治军严谨,纪律严明。汉文帝的时候,匈奴进犯,周亚夫驻军细柳,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其他军营,皇帝的车驾可以长驱直入,將领们都下马迎接。可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士兵们个个身披鎧甲,手持兵器,戒备森严。先遣官说皇帝来了,守卫却说:“將军有令,军中只听將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詔令。”汉文帝到了营门口,也被拦住,直到周亚夫下令,才得以进入。汉文帝对周亚夫的治军之道讚不绝口,说:“这才是真正的將军啊!”
汉景帝即位后,周亚夫更是得到重用。七国之乱爆发,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兵东征。周亚夫果然不负眾望,採用了坚壁清野、断其粮道的策略,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让汉朝的江山转危为安。这一战,让周亚夫名声大噪,成了汉朝的大功臣。
可周亚夫这人,性格太直,不懂得变通,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废栗太子刘荣的事情上,他坚决反对景帝的决定,这让景帝心里很不爽。后来,景帝想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周亚夫又站出来反对,说:“当初高皇帝规定,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