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叛乱。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他们的口號喊得响亮,说是要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晁错,但实际上,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推翻景帝,自己当皇帝。
七国之乱的消息传到长安,整个朝廷都炸开了锅。景帝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叛乱给嚇了一跳,他没想到,诸侯王们竟然真的敢造反。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事情远比自己想像的要严重得多。他赶紧找来晁错商量对策,晁错也是个实在人,他建议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长安。这可把景帝给难住了,他心里想:“你让我去前线打仗,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这江山可怎么办?而且,我堂堂皇帝,怎么能轻易冒险呢?”就在景帝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局势。这个人就是袁盎。
袁盎原本是吴王刘濞的丞相,和晁错那是死对头,两人向来不合。他一看这情况,觉得机会来了,就趁机向景帝进谗言。他说:“陛下,这七国之乱,都是晁错惹出来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诛杀晁错,恢復被削夺的封地。只要陛下杀了晁错,再派使者去赦免七国,恢復他们的封地,他们肯定会退兵的。”景帝这时候也是慌了神,病急乱投医,竟然真的相信了袁盎的话。他心想:“要是真能这么简单就解决问题,那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於是,他一咬牙,一跺脚,就下令处死了晁错。可怜晁错,一心为国,最后却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晁错被杀后,景帝满心期待著七国能够退兵。可他万万没想到,吴王刘濞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刘濞不仅没有退兵,反而更加囂张了,他直接自称东帝,和景帝分庭抗礼。这下,景帝彻底明白了,自己被袁盎给忽悠了,七国之乱根本就不是杀一个晁错就能解决的。他后悔不已,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著头皮上了。他下定决心,要用武力平定叛乱。
在军事指挥上,景帝做出了一系列明智的决策。他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领大军前去平叛。这周亚夫,那可是个军事天才,他深知叛军来势汹汹,不能硬拼,於是就採取了坚壁清野、断其粮道的策略。他先把军队驻扎在昌邑,坚守不出,任凭叛军怎么挑衅,他都不为所动。然后,他派轻骑兵绕道到叛军后方,切断了他们的粮道。这一招可真是太狠了,叛军没了粮食,军心大乱,战斗力锐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