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得可太伤人了,小女儿緹縈听了,心里特別难过。她想:“难道女儿就不能为父亲做点什么吗?我一定要救父亲!”於是,緹縈毅然决然地跟著父亲的囚车,一路从齐国来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緹縈四处打听,终於找到了上书汉文帝的机会。她怀著忐忑的心情,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说:“我父亲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如今却被冤枉,要遭受肉刑。我心里悲痛万分,人死不能復生,受了肉刑的人,肢体残缺,就算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我愿意进宫为奴为婢,只求皇上能赦免我父亲的肉刑,让他能有机会重新做人。”
汉文帝收到緹縈的信后,被她的孝心和勇气深深打动了。他心想:“这小姑娘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胆量和孝心,实在难得。而且,这肉刑確实太残忍了,不仅给犯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让他们失去了重新做人的机会。”於是,汉文帝决定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废除肉刑的事情。
大臣们一听要废除肉刑,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这肉刑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肉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要是废除了,以后怎么震慑那些犯罪分子呢?”汉文帝听了,耐心地说:“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引导百姓向善,而不是单纯地惩罚。肉刑太过残酷,容易让人產生怨恨,不利於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该想办法用更合理的刑罚来代替它。”
在汉文帝的坚持下,大臣们最终还是同意了废除肉刑。经过一番討论,他们制定了新的刑罚制度,用笞刑(用竹板或荆条抽打犯人)、徒刑(让犯人服劳役)等刑罚来代替肉刑。比如,原来要受黥刑的,改为剃去头髮,用铁圈束颈服劳役四年;原来要受劓刑的,改为笞打三百下;原来要斩左脚趾的,改为笞打五百下;原来要斩右脚趾的,改为死刑。
虽然新的刑罚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笞刑打得太多,容易把人打死,但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汉文帝废除肉刑,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也让中国的法律制度朝著更加文明、人道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緹縈的勇敢之举,不仅救了自己的父亲,还推动了歷史的发展,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