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刚刚萌芽的种子,尚未破土而出便已被无情地“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而汉文帝这种节俭自律、心繫百姓疾苦的高尚品德,则成为了后世传颂不衰的美谈佳话。
汉文帝不光对自己和宫里人“抠门”,对各地诸侯也管得很严。他屡次下詔,禁止郡国给自己贡献奇珍异宝,说自己可不当什么收藏家。每逢灾荒之年,他还下令让诸侯们別向朝廷进贡,好好照顾自己的藩国百姓就行。
汉文帝对自己的陵墓“霸陵”,那也是相当“抠门”。他在营建霸陵时,明確提出“薄葬”原则,要求隨葬品一律用陶器,地宫中不准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装饰,陵上地面也不筑封土堆。他还在遗詔里再三强调,霸陵要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建,別因为给自己建墓就大兴土木,劳民伤財。
汉文帝这么“抠门”,有人可能会觉得他是不是太小气了。可在当时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他的节俭可起到了大作用。皇帝带头节俭,大臣们也不敢太放肆,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变得节俭起来。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国家建设和百姓生活上,这对西汉的经济恢復和发展,那可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