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秦国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
曾经在春秋时期还风光过一阵的秦国,到了这时候,就像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底儿快败光了,在诸侯中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被其他国家各种嫌弃。
当时的秦国,內部乱成一锅粥。从秦躁公死后,怀公、灵公、简公、献公等几位君主在位期间,都因为王位继承问题发生爭斗。这一乱,国家的发展就停滯了,旧贵族势力还很强劲,他们死死抱住旧制度不放,秦国就像被绑住了手脚,动弹不得。
外部呢,秦国更是被欺负得够呛。中原各国都觉得秦国是西部蛮夷,不带它玩,连诸侯会盟都不叫秦国参加。这还不算完,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后,国力大增,变得特別能打,直接就把秦国的河西之地给抢走了。秦国这下可真是四面楚歌,岌岌可危。
就在秦国陷入绝境的时候,秦孝公上台了。秦孝公是个有抱负的君主,他看著秦国这幅惨样,心里那叫一个著急。他不甘心秦国就这么沉沦下去,於是,他决定要干一件大事——变法图强!秦孝公深知,要变法,就得有人才,可秦国国內的人才有限,於是,他向天下发布了一道震撼人心的《求贤令》。
在这道詔令里,秦孝公言辞恳切,他说,不管你是秦国本地人,还是其他六国的宾客,只要你有能让秦国强大的奇谋妙计,我就给你高官做,还和你一起分享秦国的土地!这道《求贤令》一发布,就像一颗炸弹,在当时的各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天下的有才之士,都看到了秦国的诚意,纷纷心动,其中就有一个改变秦国命运的关键人物——商鞅。
商鞅,原名卫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所以也叫公孙鞅。他从小就对刑名之学很感兴趣,也就是研究法律和治理国家的学问。
后来,他到了魏国,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家臣。
公叔痤很欣赏商鞅的才能,临终前,还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可以把国政交给他。可魏惠王根本没把公叔痤的话当回事,觉得商鞅就是个无名小卒,没啥大本事。商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