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等附议!」
武将班列中,程知节丶尉迟恭早忘了方才的较劲,齐齐出列,声如洪钟。
文官里,于志宁丶虞世南丶褚亮等秦王府一系也紧随其后。
加上崔敦礼带动的五姓七望官员,太极殿内至少八成官员躬身附议。
三省大佬中,房玄龄捻着胡须沉吟片刻,与杜如晦交换了个眼神,也缓步出列。
温禾扫了眼殿内,忽然发现,除了他这个八品小官,就只剩魏徵和几位御史还立在班中。
魏徵手持笏板,脊背挺得笔直,脸上依旧是那副惯有的板正神色,仿佛周遭的浪潮与他无关。
一副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
温禾也摸不清楚魏徵的想法,但他没有反对便是好的。
看来真实的魏徵,并没有后世说的那麽执拗。
温禾却不知道,魏徵自己心里其实有别的想法。
他这是在告诉李世民他的态度。
他不表态,是因为他知道郑元璹罪不至此,不反对是因为此乃国事,而且他还欠温禾一个人情,这一次便当做是还了。
也就是温禾不知道他的想法,要不然一定大骂他「不要脸」。
「唉。」
突然,只听得御座上一声叹息。
众人知道,这是要尘埃落定了。
「郑卿少在戎旅,尤明军法,父皇常令巡诸军,教其兵事,武德元年,朱粲侵犯淅州,郑卿率领一万步骑攻打,一月便大败其军,唉。」
李世民说到这,又是一声叹息。
他这是在说自己的不舍,告诉外人,朕要处置郑元璹,纯属无奈之举。
「朕虽惜才,却不能枉顾国法,传旨,左武侯大将军郑元璹与其子枉顾国法,罢黜其左武侯大将军之位,贬为崇州统军府录事,其子杖五十,与父随行。」
「令百骑抄家,郑元璹府中一切财物,皆归为国库。」
崇州?
四川?
哦,不对,现在的崇州好像是在河北道那块。
唐武德五年,李渊分饶乐郡都督府置崇州,为羁縻州,如今好像是隶属于营州都督府。
后来五代时期,契丹于崇州故地置建州,应该是在后世的辽宁吧,具体是哪里温禾还真没仔细查过。
那地方这个时候,正是大雪纷飞,白雪皑皑啊。
温禾不由得猜测,这是不是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