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你这竖子,倒是给朕寻了一个人才
温禾在心中思索的同时,在他对面正煮茶的李世民也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马周说的并不符合他的心意,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了。
温禾摇了摇头,问道。
「你的意思我明白,以利诱之,可是你想过没有,那些农户家中的孩子,会有时间读书吗?」
「而且若是他们通过了考试,得了士子的身份,以他们的身份想要接着参加州试,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用几年的时间专心读书,只怕没有几家人负担的起。」
还有一点温禾没有说,那就是如果大量的人去读书,这无疑是让本就生产力贫瘠的大唐,失去更多劳动力。
「另外求学还需要去私塾,寻常的庶民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如何能上的了学?」
马周确实有才能,但是在温禾看来,宋朝的科举制度并不适合唐朝。
要知道,宋朝是经历过唐朝中后期文化喷涌,以及五代十国世家遭到毁灭性打击后,才形成了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场面。
这才形成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而在唐初,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世家,绝对不可能让皇帝这麽做。
否则他们很有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付皇权。
如果真是那样,即便是李世民,也不得不担心,这天下会不会再一次的动乱。
「县子误会了。」马周解释道。
温禾好奇的望着他,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马周笑道:「在下的意思是,这孩童之考试并非是科举,也无需以考试结果赋予官身,而是一种激励,成绩上佳者或是赏赐钱粮,或是免除一年的赋税,或者是兵役丶劳役。」
「至于他们是否愿意继续求学,那便是他们自家的意思,而有了这样的奖励,想必应该会有不少人愿意让自家孩子读一段时间的书,至少在农闲的时候,会让家中孩子读书。」
有点意思啊。
这倒是和后世建国初期一些地方的扫盲时候用的方法很像。
这样一来,花费的代价便不会很大。
不像明清那样,只要是秀才就能免除一切田税,导致不少地主都将田地记在那些秀才的名下,以此来逃避税收。
「只是还有一些问题。」马周说完倒是没有多高兴,反而有些担忧。
「什麽?」温禾问道。
「那便是督考之人,若是用世家出身的官员,只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