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里塞了十元纸币,也曾在餐桌上摆着巧克力。杨不太会差遣部下,对他们相当宽大,可是当他一碰到比自己还要位高权重,尤其是位于权力核心的那些人,他总是刻意要避开他们。
杨之所以喜欢在伊谢尔伦的生活,是因为在这个边境的军事据点上,没有顶头上司,接见访客和一些例行公事都没有比待在首都时来得多,感觉上较为轻松。其实,在要塞都市中当个实质上的独裁者,想要过着如中世纪的王侯贵族一般的生活也未尝不可。不过,根据多数人的证,他的生活态度和这种豪华的水准相差十万八千里。与其说是他的意志,毋宁说是他的性格使得他自己完全不去享用高级军人所常使用的权力。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对杨威利不抱好感的历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杨是个没什么**的人,而对他有较高评价的历史学家们也常提及,他有一种不爱多交朋友和不懂争取机会的消极性格。
杨是在“艾尔。法西尔大撤退”中一举成名的,不过是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子,很多人都对他的撤退计划抱持着怀疑的态度,而杨自己对于别人的这种态度却只是轻轻松松地说了一句“没关系”,也没有再积极地去说服他们采用自己的计划。他认为要让那些和自己的想法及价值观不同的人了解自己的观战是件麻烦的事。由这一点可以说明,杨实在是欠缺一名政治人物所应有的性格。
“对于不喜欢的人,我没有必要去讨好他,不了解我的人,我也不必非让他了解我不可。”这就是杨威利。不过,他也并非完全孤独,完全没有知音,他的被监护人尤里安。敏兹就深为他所钟爱,这名少年聪明机警,杨也教了他许多战略和战术方面的技巧。结果,尤里安在高水准的军事教育陶冶下长大,倒是一心一意想要当军人。
后世的历史学家为杨的一生写下了一句短评:“多彩多姿,充满矛盾和胜利的短暂人生。”杨的遗体就在部下们的护卫下,回到他的城堡去了。iii尤里西斯战舰和随后而至的五艘友舰形成一个送葬的行列,一起驶向伊谢尔伦。六月三日十一时一十分终于到达目的地。
在这段回程中,尤里安和先寇布处理了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审问被俘的三名地球教教徒。审问中受审者受到了非人道的拷打,结果还是没有得到他们所想要的答案。这使得“蔷薇骑士”们情绪激动起来。
“先寇布中将,你把地球教的人交给我们处理,这些家伙再怎么样都不会说出实情的,我看就照他们所希望的,让他们殉教吧!”凯斯帕。林兹上校叫骂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