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尼森的思想和人格有著无可置疑的忠诚,如果他在军事上只担任辅佐的角色,保持著走在指导者的後面一步的地位,或许更能使他振奋。
也有历史学家指出,杨有不想做第一人而宁愿屈居第二的心理倾向。譬如,杨对老前辈亚历山大.比克古提督的倍加敬爱,并不单单是由於敬爱而产生的感情,也有一部分是他自己想居於第二位的深层心理所致。
悲叹对同盟军而最有利的布阵为以比克古为司令长官、杨为参谋总长而始终不能如愿的人们,大概也都是出於相同的见解。
当然,杨本身对这些评价并没有明确的回答。然而,在他不长的生涯中,始终没有找到足以做为他在政治上忠诚的对象却也是事实。而这个事实究竟是幸或不幸,或许连当事人杨都没办法弄清楚吧?
ii和部下一起从政府的蓄意谋杀行动中逃脱并和梅尔卡兹一行人再会面之後,杨知道了艾尔.法西尔星系政府发表了从同盟政府中独立出来的宣。亚典波罗的「解放战略」当然是根据这情报而立案的。
「请马上赶往艾尔.法西尔去。那边的人们即使有无限的热情,却在政、战两方面都没有任何策略。他们一定很欢迫您去当最高指导者。」
华尔特.冯.先寇布也这样劝说杨。与其说是劝说,杨倒觉得听起来更像唆使。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杨还是拒绝居於反帝国运动的最高指导者的地位。
「最高指导者必须是一般的平民。没有由军人支配的民主共和制度。我不能做什麽指导者。」
「太顽固了!」
向来不懂什麽叫客气的先寇布使用了毫不饶人的表现方式。
「你已经不是军人了。你只是一个政府既没有给薪水又没有支付退休金的无位无官的平民而已。还有什麽好客气的?」
「不是客气。」
杨的说法听起来几乎只是单纯的抗辩,然而,他不想立刻赶往艾尔.法西尔的理由不只有一个。他想说的是事情并没有那麽简单。
「你有没有想过你和皇帝莱因哈特之间的差别在哪□?元帅。」
「是才能上的差别。」
「不,不是才能上的差别,是霸气上的差别。」
被先寇市一针见血地指出痛处,杨把一只手放在头顶的扁帽上,怅然地说不出话来。他没办法反驳先寇布的主张。
「皇帝莱因哈特是那种如果命运想从他身旁溜过,他就会用力抓住命运的衣领,好让命运听从他指挥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