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需要20年才能实现技术突破。”
“技术这种东西,有时候还真有点玄学,也许要不了几年就会有新的突破呢。”
许青舟心態很好。
肖承翰笑著:“许教授对未来仿星器的发展很乐观啊。”
“当然,科学技术总是在进步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创作《海底两万里》,而今天,深海遨游已经不再是小说。”
“是啊~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大变样,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种新颖的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肖承翰微微点头,无比晞嘘。
如今,世界各国对太空的事情越来越重视。
今年的诺奖就颁给了宇宙学,来自米国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
一旦率先实现聚变工程实验堆与仿星器轻量化突破,人类將迈入“核聚变驱动”的深空纪元,彻底摆脱化学燃料的桔。
肖承翰望著对面的年轻人,感嘆起来:“夏国有你们这样有抱负的有衝劲的年轻科学家是福气啊。”
“夏国能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您这样的科学家的努力,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看世界。”
肖承翰事情很多,跟许青舟在食堂吃了顿饭,就准备离开。
临走之际,肖承翰说道:“如果许教授想来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我们一定扫榻欢迎。
”
“有时间一定来拜访。”
许青舟点头,他要做核聚变研究,未来肯定会和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有接触。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