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叫柴恆,35岁,曾经在牛津大学一个实验室里工作。
柴恆和郑旭对视一眼,说道:“我和郑工討论过,从正极材料改性入手,构建多级限域与催化协同体系,採用sse纳米片作为正极添加剂,其表面极性基团通过化学吸附锚定lipss,同时催化其快速转化为li2s。”
许青舟提笔,根据柴恆的说法进行简单计算,微微点头,“不错,至少能解决50%的多硫化物溶解问题。但.:.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预想。”
“是的,还需要拿出其它方案。”郑旭无奈地说。
许青舟指尖轻轻点著,大脑飞速思考,半响过去,沉吟道:“你们觉得拓扑绝缘体与表面態催化怎么样?”
郑旭和柴恆陷入沉思。
许青舟在一侧的黑板上刷刷地写著,“以s2为例,构建其晶面模型。採用周期性超胞(441),真空层厚度≈ap;ap;t;15a以避免层间干扰。”
【吸附能计算:
(e_[ads}=e_[l}-(e_{s2}+...
能垒分析:
li2s4→li2s2: △=0.45ev;
li2s2→li2s:△=0.09ev...
凝聚態方向的方案,拓扑绝缘体在自旋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类似原理可迁移至电催化中通过自旋极化电流优化反应路径。
“嗯,我认为可行。”郑旭看著公式点头。
许青舟说道:“这只是提供的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思路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