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就可谓是难如登天了。
因此,真正有政治抱负的青年才俊,一般来讲,是不会考虑尚公主的。
「女儿年纪不小了,全凭父皇安排。」
赵徽柔开口,柔柔弱弱地答道。
看着女儿这副模样,赵祯心里有些难受。
他没有儿子,只有这麽一个刚成年的女儿。
放在以前,赵祯自觉春秋鼎盛,还不会去想一些事情,可今年年初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之后,便开始认真考虑起了女儿的婚事。
因为赵祯很害怕有一天自己突然撒手人寰,却还没见到女儿成婚,这种遗憾,对于一个父亲来讲是无法言说的。
「朕知道你不喜李玮。」
赵祯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朕身体也好多了,你不必总待在宫里,有些合适的场合可多出席,若是遇到锺意的青年才俊,便说与朕听,办法总是有的」
赵祯这话说的含糊,但归根到底,大宋是人治。
君父再仁慈,那也是君父,如太宗拔擢吕蒙正那般的事情,可一便可二。
「你且去歇息吧,朕再看会儿书。」
「是,父皇也请早些安歇,勿要太过劳神。」
赵徽柔压下心中波澜,行了一礼,温顺地退下。
临出殿门时,她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
烛光摇曳中,父皇的身影倚在榻上,显得有些孤寂。
殿门在她身后无声地合拢,隔绝了内外的光影。
看着女儿离开,赵祯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极其轻微,却仿佛承载着整个帝国。
「邓宣言。」他唤了一声。
一直如同影子般侍立在殿角暗处的内侍省右班副都知邓宣言,立刻无声无息地趋步上前,躬身听命。
赵祯没有看他,目光依旧停留在文稿上。
「收好,置于福宁殿内书阁甲字第十五格。」
内书阁存放的多是官家认为极其重要,需要反覆思量的文书。
邓宣言心中了然,这是官家暂时不想让陆北顾这个名字过早暴露在风口浪尖之上。
实际上,赵祯深知,这样一篇如同投石入水的文章,一旦经由自己的手,在此时此地流露出过分的兴趣,传到外朝,立刻就会掀起难以预料的风波。
太学体盘根错节,其背后牵扯的何止是文风?
更是无数士子寒窗苦读所依循的「正途」,是考官阅卷的「惯例」,是朝中某些力量的「默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