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二传于『陨』丶『雨』之辨,其意为何?『不修《春秋》』之语谓何?」
沉思片刻后,陆北顾提起笔写道。
「《谷梁》析『陨』『雨』之异,其意亦在圣人笔削,唯取『陨』之实,弃『雨』之虚,以正视听。二传殊途同归,皆在彰圣人之微旨,正名实之辨。
《公羊》辨『如雨非雨』,意在申经记录之严谨,斥凡俗误传,引『不修《春秋》』之『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则指原载或更近神异,孔子修《春秋》时删其怪力乱神,以合常道。」
这次比试,明显是要从墨义开始,就尽可能地拉开差距的。
所以,题目越往后面越难。
直到有一道出自《礼记》的墨义,把陆北顾都给难住了。
「《礼记·檀弓上》:『南宫绦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郑玄注:『从从,谓大高;扈扈,谓大广。教其为丧髽之法当卑小。』谓『髽』为何发式?夫子叮咛『毋从从』丶『毋扈扈』此细微之诫,于礼何哉?」
前半部分陆北顾倒是会答,乾脆写下「所谓『髽』者,妇人居丧时以麻束发之式」,但后半部分,陆北顾搁笔沉吟了好久,都没想好该怎麽答才算完美。
最后他怕耽误时间,整理思路后写下「夫子诫『毋从从』丶『毋扈扈』,非仅仪容之规,实乃深意存焉。丧主哀敬,发于内而形于外,发式卑小收敛,正为抑外饰之张扬,合内心之哀戚。此细微之诫,恰见古礼之精义,即节制以显诚敬,敛抑方见真情.过犹不及,纵是哀容,亦不可失度而流于矫饰。」
墨义题极难,以至于双方全都写到了最后一刻钟,没有再出现帖经题提前写完的那种情况。
甚至,双方都有人到了收卷的时候,还没答完。
而第二轮墨义题的结果也经历了许久的判卷,才公布出来。
「国子监,程颢对四十二道丶程颐对三十九道丶陆北顾对四十四道。」
「太学,刘几对四十九道丶陈属对四十二道丶魏功达对四十一道。」
「太学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