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一截,那也不可能。
现在的晏几道,依然维持着他贵公子的生活,只是身边的有些人,可能刻意开始跟他保持距离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这次晏几道出钱举办青松社聚会的事情,晏几道虽然必定可以恩荫入仕,但他也有结识一些青年才俊,拓展自己朋友圈的意图。
而欧阳修也很给晏几道面子,从座次里就可以看出来,晏几道是这些年轻人里,位置最靠近欧阳修的原因也简单,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喜欢提携后辈,诸如范仲淹丶韩琦丶富弼丶欧阳修等人,年轻时皆经他栽培丶荐引,都得到了重用,甚至富弼还成了晏殊的女婿,而晏殊更是欧阳修那一年科举的主考官。
故而晏殊虽然离世了,但这份恩情,欧阳修还是认的,并且要报偿在晏几道身上。
「好茶!」欧阳修率先端起茶盏,轻嗅茶香,浅啜一口,赞道,「清风楼这龙团,火候丶点注都恰到好处,诸位请用。」
众人纷纷举盏品茗,气氛轻松融洽。
陆北顾也依样而为,感受着这大宋顶级文士圈子的雅致日常,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这里不是学校,不是考场,确实不能绷得太紧,否则反倒显得格格不入。
「今日之会,可类昔年西京乎?」梅尧臣笑着问道。
「当然。」
欧阳修哈哈大笑。
这段对话是有典故的,欧阳修的作风跟赵抃丶宋庠这些严正古板的传统士大夫不太一样,属于那种比较会享受的,而他的这种作风的来源就是刚进入仕途时遇到的上官,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是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出身极高,当时欧阳修丶梅尧臣都在他手下任职,而钱惟演对这些青年才俊特别的好,不仅不让他们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们吃喝玩乐放松心情,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
有一次,欧阳修和梅尧臣等人离开洛阳去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不久之后钱惟演的使者就赶到了,还带来了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洛阳衙署里没什麽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正是在钱惟演的这种支持下,欧阳修和梅尧臣等人开始琢磨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宋代古文运动的根子,就在这段经历上面。
所以,欧阳修也从不掩饰自己宴饮行乐,活在当下的作风,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