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前的天圣二年,宋庠的学识就已经足够连中三元。
二十二年前的景佑元年,宋庠的学识就已经足够当主考官。
而宋庠是出了名的勤学不倦,在主持制科考试后又过了二十二年后的今天,学识水平增长到了何等恐怖的地步天知道。
可以说,如果单论科举实力,宋庠已经是独孤求败那个级别了。
所以,面对宋庠的点评,陆北顾没有任何不服气的念头。
他额角冷汗涔涔,躬身道:「宋公教诲,字字珠玑,晚生受教!确是思虑不周,流于空疏。」
宋庠见他态度恳切,并无半分抵触,微微颔首,语气稍缓:「能即刻醒悟,便是进益之始。你底子还凑合,思路也清晰.而今科举比之景佑年间更重时务策,你欠缺的,是对朝政实务的深切理解,以及对省试文章『度』的把握。」
他抬眼看了看窗外天色,暮色降临,府邸各处已次第点起了灯火。
「欲在明年春闱崭露头角,非朝夕之功,今日天色已晚,你且回去。」
宋庠说道:「从明日起,你每日未时初刻来,酉时末刻归。除却必要的墨义解析,老夫会以历年策论真题丶朝廷邸报丶地方奏疏为基,为你剖析时政,打磨文章。」
之所以是下午这个时间段,是因为宋庠虽然赋闲在家,但有时候还是要以宰相待遇随中书省官员上朝的,所以上午肯定不行。
而熬得太晚也不行,宋庠已是花甲之年了,精力实在有限。
所以阳光好,午觉醒来精力也充足的下午时间段,就是最佳选择了。
至于诗赋方面,赵抃明确说了,可以由他来教,效果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差不多就是帖经自己背,诗赋赵抃负责,而墨义和策论由宋庠来教。
陆北顾深深一揖:「晚生谨遵教诲!必当夙夜勤勉,不负宋公栽培之恩!」
「嗯。」宋庠淡淡应了一声,挥了挥衣袖,「回去吧,路上小心,明日莫要迟到。」
陆北顾再次行礼,恭谨地退出了书房。
府内管事早已在轩外等候,引着他原路返回。
走出宋府那扇厚重的朱漆大门,凉风吹拂,陆北顾才发觉自己后背竟已被冷汗浸湿。
而暮色中的开封城华灯初上,比白日更添几分繁华喧嚣。
根据史料记载,开封城作为「不夜城」,很多夜市都是「直至三更尽,才五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