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北顾!」
「哗——」压抑的惊叹声再次响起。
这时候李磐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陆北顾,泸州合江县人氏,年十七,州学上舍生。其帖经墨义,根基深厚;诗赋文章,才情卓绝;史论策问,尤见经世之才!《夜郎通货论》一篇,引证精微,立意深远,切中时弊,发人深省;五道时务策,条分缕析,务实可行,深契朝廷求贤取士之旨!本州解元,实至名归!」
李磐的这番点评不仅是对陆北顾成绩的官方背书,更是对他能力的极高赞誉!
尤其是点明了那篇震惊考官的《夜郎通货论》和分量极重的时务策,让在场所有人,尤其是那些州学生,对这位年轻解元的实力有了更深的认知。
李磐说完,侧身一步,将中心位置让给知州刘用。
刘知州含笑上前,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得过分却又沉稳得不像话的新科解元,眼中满是欣赏。
他温言道:「陆解元少年英才,一举夺魁,实乃我泸州文教之盛事!此番高中解元,不仅是你个人之荣,亦是我泸州士林之荣!」
他顿了顿,提高声音,带着些期许:「望你戒骄戒躁,潜心向学。明年正月,京城礼部省试,望你再接再厉,为我泸州争光!」
说着,他微微侧首示意。
一名书吏立刻捧着托盘上前,盘中赫然是一块银牌。
大宋与大明不同,在外部白银没有大量输入之前,银并非主流货币,也不作为常用支付手段,但作为稀缺贵金属其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而通常来讲,宋代银锭形制源于唐代银铤的演变,以平首束腰形为主,两端平整,中间略内收形成束腰,底部常有蜂窝状孔洞,正面边缘分布丝纹.重量的话,大锭重五十两,小锭则有二十五两丶十二两半丶六两等规格。
这块银牌估计就是用银锭熔炼而来的,目测怎麽都得有个几十两重了,具体多重不好说,因为下半部分陷在锦缎里看不出来厚度。
「此乃州衙所制,聊表嘉勉之意。」
刘知州亲手将托盘递向陆北顾。
李磐在旁边笑道:「陆解元,收此嘉奖吧!」
这一刻,万众瞩目。
州衙前的喧嚣仿佛都远去了,只剩下知州温和的勉励丶判官赞许的目光丶同窗们复杂而热烈的注视,以及手中那沉甸甸的荣耀象徵。
陆北顾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激荡,双手稳稳接过托盘。
低头一看,只见托盘中的银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