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他那双阅卷无数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
随着考生笔锋如刀,将「苛政」那无所逃遁丶摧残生机的本质剖析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畏苛政之甚于死」一句,直指人心,令他也不由得心头一震。
「『苛政之为虐也.其害也,无所逃于覆载,无时息于旦夕.三代殒命于虎,犹恋斯土者,非不畏死,畏苛政之甚于死也。』」陈元礼低声念出,忍不住抚掌,「好!此喻切肤之痛,深得夫子本意!这考生对民生疾苦,竟有如此体察?」
他迫不及待地往下看。
当看到「养民」丶「教民」丶「任贤」丶「节用」四条仁政之纲时,更是频频颔首。
这四条提纲挈领,切中肯綮,不仅是对经典的理解,更显露出务实的经世之才,绝非纸上谈兵之辈。
尤其是「节用」一条,联想到如今大宋朝廷冗费丶地方摊派日重的现状,更让人觉此论鞭辟入里。
待到结尾,由历史兴衰反证,再归束于当世期许,文气磅礴,收束有力。
陈元礼长舒一口气,将卷子轻轻放回案上,眼中已满是激赏。
「教授觉得如何?能评甲中吗?」递卷的学官问道。
「文理俱畅,义理精深!」陈元礼毫不吝啬地给出评价,「破题精准,论述层层递进,引证精当,更难得的是那份沉甸甸的忧民之心和经世之思!此卷经论,可为甲上之选!」
「啊?」
听到这个评价,廨内判卷的学官们都很惊讶。
在大宋,州县级别的考试,通常考生如果能够做到完全符合答案要求,就会给予「甲下」的评价,相当于满分;而如果考生答得确实出彩,比其他满分卷子还明显强一档,则会给予「甲中」作为鼓励;至于「甲上」,那就是既比满分卷子强一档,还得到了主考官的极度欣赏,才能破例给予这个评分了。
显然,陆北顾因为事先了解了嘉州的判卷喜好,才能在本来写的就非常好的基础上,得到了最高的评分。
而传阅了这份试卷以后,学官们也都觉得,这份卷子确实写得极好,配得上陈元礼的评价。
有人提议道:「要不要看看是谁写的?这倒不像是去年四州联考第一名眉州苏轼的文风。」
都说文如其人,去年的优秀考卷,四州州学的考官都是内部传阅过的,所以对苏轼有了解,就苏轼那般洒脱豪爽的性子,便是写「苛政猛于虎」,也绝对不会这麽来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