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闷丶对粮商的怨恨丶对官府的失望,都投射到了「龙王」和「绅耆」这两个角色上。
而哪咤的悲壮与重生后的强大,则寄托了人们对「救星」的渴望。
走街串巷的货郎也成了故事的传播者,他们在兜售针头线脑丶廉价物什时,也会一道讲一讲这个故事。
与此同时,一则市井流言也开始传播。
「听说了吗?韩家那边,好像有动静了!说是要学那哪咤,做点积德的事」
「真的假的?韩家?」
「嘘小声点!八成是!韩家以前那位老太公在世时,可是有名的善人!兴许是他儿孙都看不下去了!」
「唉,要是真的就好了」
流言如同投入死水潭里的石子,一圈圈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哪咤的故事和在泸川城素有名望的韩家可能出手的消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在绝望的城中点燃了一丝微弱的希望火种。
人们开始不自觉地期待着,期待那个驭风火轮持火尖枪的「哪咤」,真的能出现在这水患粮荒的泸川城。
这期待的目光,无形中汇聚到了韩家「韩记米铺」那扇从下暴雨开始就始终紧闭的大门上。
其实城中数得上号的土豪家族,在这次的事件中基本都是如此作态,既不参与哄抬粮价,也不对外出售粮食。
韩记米铺后院,韩子瑜正与一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低声交谈。
「粮呢?调集得如何?有多少把握?」
韩子瑜看着窗外淅沥的雨,问道。
「十成把握,调集的粮食足够了,只卖给城内户籍的老弱妇孺,每人每日限购一斗,价钱的话」
他顿了顿,报出一个数字:「糙米,每斗五十文。」
五十文,比平常在七十文左右浮动的米价还要低很多,算上运输和储存成本,就是赔本赚吆喝了。
而之所以只卖给城中的老弱妇孺,却不是人人都有份,是因为怕不做限制的话会有蓄意捣乱者,凑个几百人磨磨蹭蹭地排队,导致真正急需口粮的人得不到粮食。
而绝大多数城内需要口粮的家庭,肯定家里都是有老弱妇孺的,最起码每日来买一斗低价米的人总能派得出来,这些米省着点吃足够维持一家人生存了。
这些事情,是韩家的家主,也就是韩子瑜的父亲定的。
韩子瑜明白,这个价格韩家是铁定要赔进去一大笔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