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用?改变不了自己还是个州学生的身份,纯粹浪费时间。
不过周明远似乎对此颇为兴致勃勃,他继续说道:「我听说天圣二年的这批进士,和天圣五年的那批进士,矛盾可是挺深的,庆历年间围绕『水洛城案』丶『公使钱案』两桩大案进行博弈,直接导致了范仲淹罢相,除了狄青被官家单独保了下来,其他大量西北名将深陷其中.只不过,如今郑戬丶叶清臣均已离世,只有『大小宋』的话,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周明远所述,大抵是七分真三分假,属于那种「接近事实的民间传言」,很符合士子们对庙堂之事津津乐道的喜好。
「竟是如此吗?这我倒还真不知道。」
陆北顾给他捧了个哏,打算结束这场对话。
「当然,反观现在的中枢里,文彦博是同平章事,王尧臣也升任了参知政事,包拯刚刚升任权知开封府,双方的势力其实已经不对等了,即便官家有心把『大小宋』召回中枢,怕是也不见得能平分秋色。」
周明远有些意犹未尽,不过他见陆北顾对于朝堂之事似乎并不太感兴趣,也就不再继续深讲了,转而问道:「怎麽样?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的社团?」
「容我这几天再想想吧。」
陆北顾认真说道:「毕竟也不算小事。」
「倒也不急。」
两人相谈间,窗外的雨势越来越大了起来。
「对了周兄,我还有一事想问,不知道方不方便?」
周明远似乎猜到了,说道:「你是想问,我为什麽掉到中舍来了?」
「对。」
周明远在三年前考中过举人,按理来说应该在上舍排名挺靠前的,至少是前十名,那麽这次分舍考试为何会掉到中舍?这个疑问从见面开始就萦绕在陆北顾心头。
「两方面,一方面是上舍生的水平大部分都较为接近,所以排名非常的『拥挤』,可能一道墨义题答错,就会从二三十名直接掉出上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下个月的四州联考。」
前者陆北顾不难理解,就相当于可能第一名是99分,第二到第九名都是98分,第十到第20名都是97分这种,在水平都非常接近的情况下,稍微出错就会排名大幅倒退,但其实从整体评分上讲差距很小。
所以结合计云所言,周明远三年前考中举人那次,可能就是押题中了,或者发挥的特别好,排名就窜上去了。
不过后者,陆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