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后,陆北顾提笔蘸墨,饱含浓墨的笔尖悬于纸面,略一沉吟,随即落下。
「守成之世易为功,开创之君难为法。武帝承文景富庶之基,奋太祖高皇帝之馀烈,北逐匈奴,拓土千里,其功烈之盛,汉得天下以来未之有也!然穷兵黩武,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盗贼蜂起,轮台一诏,痛悔前非。故曰: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
破题三句,如惊雷炸响!
第一句引古论今,奠定基调;第二句铺陈功绩,气势磅礴;第三句急转直下,点明核心矛盾「得与失」。
短短数语,不仅点题精准,更以强烈的对比和极具概括力的史实抓住了全文重点。
这正是顶级策论破题应有的气象——开门见山,气势夺人,观点鲜明!
陆北顾感觉自己的状态前所未有的好。
他仿佛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笔下流淌出的是经过三天三夜苦行僧式特训后,融汇了无数前人智慧丶自身领悟以及应试技巧的巅峰之作!
考案之上,策论卷的空白处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一行行力透纸背丶逻辑严密丶引经据典的墨迹所填满,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
论「得」,他引晁错《论贵粟疏》言文帝时积蓄之厚,为武帝用兵奠基;引卫青丶霍去病漠北封狼居胥之功,彰显武功之盛;引张骞开拓西域,丝绸路通,强调其深远影响。
论「失」,则引司马迁《平准书》中「府库益虚」之叹,引《汉书·刑法志》中因连年征战导致「徵发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胜」的记载,最终落脚于汉武帝晚年《轮台罪己诏》的悲凉与反思。
史料翔实,正反兼顾,层层递进。
更妙的是,这篇史论里,陆北顾并非简单堆砌史料,而是将「得」与「失」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的脉络之中,分析其因果关联。
文景之蓄积是「得」的基础,却也助长了武帝好大喜功之心;开疆拓土是「得」,但过度透支民力则必然导致「失」。
他甚至在结尾处,巧妙地以春秋笔法暗喻,既扣住了经义,又升华了史论的高度。
而在陆北顾斜后方不远处,朱南星却有些痛苦,他刚勉强对付完前面的内容,此刻正对着策论卷《论汉武开边之得失》的题目,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时候已经到饭点了,但是分舍考试是不可能让学生出去吃顿饭回来再答题的,所以此时他肚子里那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