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而从学舍晚上查寝制度也可以看出来,州学其实怕的不是学生卷,毕竟只有「有天赋的卷王」才更有机会中进士,怕的只是失火而已。
而对于灭火,可以说截止到目前,历朝历代的灭火经验都没有大宋丰富。
因为经济高度发达丶城市化进程加速丶长期和平这三个因素,导致了大宋的夜市经济发达,而夜晚进行活动是必须有大量灯具进行照明的,继而才衍生出了大宋百姓丰富的灭火经验和专业的灭火队伍丶器具。
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条件,就大宋每年各地举办的元宵灯会,放到其他朝代,年年这麽整大概率是有一年会把整个城池烧成白地的,但大宋办了近百年的元宵灯会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有事情摇铃即可。」
「啪」的一声,随着陆北顾迈步踏上最后几级台阶,身后的木门被小吏轻轻合上,隔绝了楼下的世界。
哪怕是在白天,四层的光线还是比三层更为幽暗,窗户似乎也更小,高高的屋顶下,一排排书架沉默地矗立在阴影里。
这里除了自然光以外没有任何光源,风也很少,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陆北顾定了定神,借着微光细细望去。
这里的书架排列方式更为规整,甚至带着一种仪式感,书架上并非全是书卷,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匣子丶卷轴筒,甚至有些蒙着麻布的托盘,上面放置的似乎是竹简?
很快,陆北顾就通过书架上不同的标签弄明白了第四层里的藏品究竟都有什麽了。
其中从价值上来讲,最珍贵的藏品就是南北朝以及三国乃至东汉时期的竹简,再往前新朝和西汉的竹简就见不到了。
这些竹简多是当时记载的经学内容,少数是具有间接史料作用的时人笔记,竹简这种载体的优点是能保存很久不会坏,缺点是体积太大,能记录的信息太少。
在现在的大宋,不算厚的一卷书,里面的内容如果用竹简来记录那就得堆满一个书架。
所以这些东西虽然珍贵,但对陆北顾来讲没什麽用。
其次,就是隋唐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书籍和记录在布帛甚至羊皮上的信息,也很珍贵,但对陆北顾同样没太大用.他的时间非常宝贵,这三十六个时辰,不是用来从这些只言片语里寻找历史真相的。
而很快,他就发现,从价值上来讲最不珍贵的东西,反而对他而言是最珍贵的。
那就是在另一侧书架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