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多少会偏保守,只是李畋之前给他的印象,又确实不像是那种老顽固,所以他才会做这种尝试。
阅卷又持续了约莫不到半个时辰。
新生们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讨论刚才的诗作,或猜测史论的排名结果。
却见李畋已经放下最后一篇答卷,与江子成低声交谈几句后,站起身来。
全场立刻安静下来。
「诸位的史论,我已一一过目。」
李畋的声音虽有些沙哑,吐字也慢,却字字清晰:「其中不乏佳作,尤以眉州眉山县苏辙丶戎州僰道县方渭丶嘉州洪雅县董弘毅丶泸州泸川县俞铎丶泸州合江县陆北顾五人最为出色。」
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陆北顾心头大定。
这次迎新雅集,各县的县试第一来了一堆,能从中杀出重围挺进前五名就算达成此次目的了,至于能不能拿第一名谁也没有绝对把握,拿了那属于是意外之喜。
毕竟,判卷在人。
「苏辙之论,以天下局势为纲,剖析六国地理之要害,主张合纵抗秦,文气贯通,见解稳重。」
苏辙闻言,向李畋恭敬地行了一礼,神色平静,并无骄矜之色。
「方渭之论,取『求贤』之说,论六国人才之得失,文采斐然,引经据典,颇见功力。」
不远处的方渭微微挺直了背脊,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董弘毅则以六国贿秦为主旨,虽是前人说法,但行文功底尤其扎实。」
这时候,周明远在陆北顾耳边介绍道:「洪雅董家在咸平三年出过进士董悫,故而家学渊源很深。」
陆北顾微微点头,大宋的士大夫家族虽然比不了以前的门阀,但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讲,家学渊源其实还是很重要的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资质。
「泸州泸川县俞铎,亦是以六国贿秦为主旨,文辞精妙丶用典贴合。」
「至于泸州合江县陆北顾。」
李畋说到这里忽然停顿,白眉挑了挑:「其观点最为特殊,以制度论六国之弊,虽与主流相悖,却有理有据,令人耳目一新。」
全场一片哗然。
庆历新政,不过是十二年前的事情!
当年的庆历君子们虽然大多遭遇贬谪,但在嘉佑元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文彦博丶富弼共摄朝政,韩琦入枢密院,欧阳修与蔡襄亦已回朝,隐约间又有了当年的势头。
当然了,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