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过是二十一年。
但这位老兄,截止到现在,考科举已经足足考了二十二年了,还没中进士。
这可是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存在,就算因为文学技能点全都点到了「散文」这一项上,偏科有些厉害,但是天赋才华都在那明摆着呢,考科举肯定也比绝大多数考生都强吧?
然而,努力也努力了,就是考不上进士。
甚至苏洵在州学考举人,也不是一次就考上的。
原因也很简单,不管苏洵策论写的多好,如何苦背帖经,在诗赋丶墨义这两项上面,卷王们总是能通过极致的操作,把分数差拉开。
——所以真的不要觉得在大宋考科举容易啊!
而老者也是以为陆北顾也想走这条捷径,故而好心规劝了一句。
陆北顾连忙拱手说道:「非是如此,晚辈明年便去朝天子,今朝先来谒相公罢了。」
听了这话,那老者面色一缓,指着陆北顾笑道。
「你这小子,口气不小!」
陆北顾笑笑不答话。
显然,老者虽然并不喜欢那些来张方平这里投递文稿以求荐举的人,因为很多人都只是空有文华而已。
不过他也改变不了张方平,毕竟张方平喜欢与有才华的士人交往,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甚至老者这种人,才是不符合大宋士大夫阶层风气的。
因为士大夫以文会友,赏识丶提携还未做官的书生,实在是再普遍不过了。
而这时在门口眼看已经不能再等下去的李磐,也整理了一番衣冠,走了进来。
「下官合江知县李磐,见过转运使。」
转运使?
陆北顾有些惊讶,这官够大的了,只是不知道是益州路的转运使还是梓州路的转运使。
老者见了李磐,交叉审讯似的问道:「今日你来拜谒张相公,所为何事?」
李磐当然也不傻,他估计陆北顾已经被问过这个问题了。
所以他恭谨答道:「乃是因为我这学生对经国济民之道有些想法,策论中有未尽之意,想与张相公面谈一番。」
而李磐这时候也藉机向陆北顾介绍了赵抃的身份,陆北顾急忙行礼。
「见过赵转运使!」
就在这时,屏风后一位紫袍大员踱步而出。
只见此人身着紫色曲领宽袖长袍,袍长及足,腰间束玉带,挂金鱼袋,头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