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切菜的时候,明明可以站着切,在桌上放一块菜板,省时省力还卫生。印度传统切菜方式,却非要坐在地上,用刀子慢慢的削,或者随便找个东西垫着切,或者干脆用手心当菜板切。
“你这里不纺纱?”朱国祥问道。
胡氏工场主说:“有专门的纺纱场,小民从纺纱场买来纱纺布。也有一些农,在自己家里纺纱,然后卖到小民的织布场。”
朱国祥点头:“这样也好,各司其职,可提高工效。”
胡氏工场主说:“纺纱之前还要轧、弹。刚开始没有搅车,须得手剥去籽。后来伎术官发明了手摇轧机,山东匠人改进为手摇加脚踏,江南匠人又改进为搅车。”
这种发展方式,并非谁比谁更聪明。
不管是轧机还是布织机,最初都是由朝廷出面,通过海商打听各国技术,再聚集一批工部伎术官改进。当时山东纺织业最兴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山东匠人再改进工部技术。
后来纺织中心转到江南,山东那边受到压制,而且受气候条件限制,于是变成江南匠人在生产活动中继续改进。
每一次改进,都让纺织效率成倍提升!
甚至是一次性提升好几倍。
跟蒸汽机结合?
抱歉,现有的纺织技术,还不配使用蒸汽机。
甚至不配使用水力机械。
水力麻纺机已经渐渐普及,导致麻布价格不断下跌。高丽人以前稀罕的麻布,大明海商一船船廉价卖过去。现在高丽并为朝鲜省,那里的普通百姓也不用光屁股了。
但纤维太短,水力纺纱容易断,更别提用蒸汽机纺纱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