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为纺织啊。
朱国祥不太了解纺织情况,对此颇为好奇。
陈在庭回答说:“同样质量的,在江南纺织出的布,普遍比山东那边质量更优。”为啥更优?
陈在庭也说不明白。
在场的其他官员,同样无法回答。
于是,他们赶紧找来一位纺场主。
那位纺场主姓胡,见到太上皇极为兴奋,详细解释说:“可能是气候问题,山东沿海的布,就比山东内陆的布质量更好。济南周边府县种的极多,但那些府县在纺纱织布时,纱强力不够,短绒多,飞多,断头多,条干差。纱粗细不匀,结也多,纺起来很慢。”
说完,又补了一句:“这种情况,距离海边越远越明显,而且到了冬天就更明显。自从江南布兴起之后,就稳稳压住山东布。山东布卖不起高价,便有商把山东往江南运售,再把江南布运回北方售卖。”
听完这位纺场主的叙述,朱国祥大概猜到跟空气干冷有关。
山东纺织业想要发展,必须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否则山东只能沦为江南纺织业的原料供应地。就算突破了技术难题,由于增加纺织工序,成本也比江南这边更高。
更何况,江南还有出海优势,布在外销时更加便利,山东那边是竞争不过的。
当然,现阶段的大明布,还是以内销为主,国内还有大片的空白市场。
等今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布出口就会变得竞争激烈。农、商、布商、海商会形成利益共同体,迫切希望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
若是海外市场也趋于饱和,那就需要玩更多手段了。比如摧毁印度各邦国的纺织业,把印度布市场给抢过来。
不止是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