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兵」,但在文化这一块,说是依旧跪在老法面前都不为之过,有些俄国贵族,那确实是说起法国话比说起俄国话都还要地道的多。
这种情况下,又怎麽不会为文学界的这一桩奇闻而感到惊讶呢?
但就像之前所说,这件事受到了文学界的一些人的质疑,但由于有些贵族似乎是刚从外国回来,恰巧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便带来了第一手的消息:
「是有这麽一回事,我在巴黎的报纸上看到过好几次了,据说刊发之也引起了法国文学界很多人的讨论,都在惊讶于这篇小说的技法和它传达出的某种思想。至于那位作者的名字,我记得是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
对上了,这不就全对上了吗?
于是一时之间,闲出屁的这些贵族们也是纷纷打听这位作家到底是谁,又有着怎样的天才,能不能见上对方一面之类的话题。
在这其中,丹尼列夫斯基将军在从别的贵族那里得知这件事后,当即就是红光满面地猛拍大腿,张嘴就道:
最⊥新⊥小⊥说⊥在⊥⊥⊥首⊥发!
「我敢说整个圣彼得堡的贵族们没有谁是比我更熟悉他的了!这位年轻的作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你们听到的关于他的许多传闻,那可都是在我家里发生的!而即便是这样的天才,他也对我的文学天赋感到瞠目结舌!
但是在这世上,哪有比为沙皇陛下效力更令人快乐的事情呢?」
在别人那里吹牛逼之馀,将军也是再次热情地邀请米哈伊尔去他家做客。
由于是将军的邀请,那米哈伊尔能去肯定还是去一下的,就是每次去看到将军热情招待自己的模样,米哈伊尔多少还是有点小愧疚的。
将军如此热情地待我,我却
算了,这也没办法。
而除了将军以外,有些上流社会举办沙龙的夫人们也是破天荒地主动邀请米哈伊尔这位年轻的作家。
关于俄国的沙龙风气,由于直接进就是照搬法国的沙龙,那麽自然是有不少由女性主办的文学沙龙。
在这其中,历史学家卡拉姆津的遗孀以及他的女儿的沙龙,确实是许多俄国作家都不能忽视的沙龙。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果一个文学家想要在上流社会获得文学声望,就必须进入他们的沙龙,这相当于在给文学天才「颁发证书」。
与此同时,这样的沙龙无疑也会进行一个严格的筛选,寻常文学家压根连门槛都摸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