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一边点头,等二人献计完毕,微笑道:
“如果吴家主对这桩工程有兴趣,杨某有意倚重,请吴家主协助杨某做成这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不知意下如何?”
吴渊惊喜莫名,离席而起,向杨沅长揖下去:“愿为抚帅效犬马之劳。”
杨连高心里一空,恨不得立刻跳出来主动请缨。
可,他是一个大理国人,只是和杨沅谈了些榷场边贸的生意,以什么身份腆颜要求插手这些事务呢?
“坐下坐下,吴家主,咱们是私下议事,不必拘礼。”
杨沅压了压手,让他坐下,笑道:“既如此,就请吴家主回去后,帮本官拟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
这样好啊,不但吃到了一块大肥肉,借此机缘,和诸多豪强建立更友好的关系,还能和大理杨氏建立了合作关系。
想到这里,吴渊兴冲冲地道:“是,吴某回去后,会尽快向抚帅提交一个章程。”
“不急,不急,本官还有一件事,想拜托吴家主。”
杨沅端起杯来,轻轻抹着茶叶,微笑问道:“四川造纸、印刷,堪称一流。文教方面,时人皆言,易学在蜀,蜀多方士。
至于连官家都十分推崇的蜀学,更是以巴蜀为发源地。去年的榜眼阎安中,探梁介,都是四川人。
所以,本官想,建立隶属于经略安抚使司的书馆、书院和印书馆,延请川峡四路名士大儒,以蜀学为基础,编撰一部川峡奇书。
举凡天文历算、山川地理、人文艺术、哲学工艺、奇技兵法,诸子百家学说……,尽皆囊括其中。
上次本官急于赴任,在蓬州未曾多做停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